文: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陆银波(15210860866) 袁玲玲(Yuen43)事项
12月27日,全国人大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实施两年多来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进展情况,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下一步的推进举措。
报告摘要
“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关注的问题和挑战
(一)主要目标指标:20项指标中4项滞后,其中3项为约束性指标“十四五”规划纲要的20项主要指标中,有4项指标则相对滞后,包括1项预期性指标、3项约束性指标。3项滞后的约束性指标均是资源环境类,涉及空气质量、能耗、碳排放。规划前两年,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碳排放(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标的进度均不到30%,低于时序进度40%。今年上半年,空气相关指标也有所恶化。(二)重大战略任务:突出“卡脖子”、居民消费、重点领域改革重大战略任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6方面:关键技术、居民消费、重大改革、减污降碳、公共服务、重点领域风险。对比“十一五”以来四个五年规划中期评估中,此次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连续出现在近两次五年规划中期评估首位。二是此次报告首次分析居民消费长效机制。报告做出两个判断,一是总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费不足是当前经济的突出矛盾;二是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居民收入水平”,因此“必须加快完善分配制度”。三是继“十一五”后,再次强调重点领域改革,涉及国企、财税、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领域。(三)重大工程项目:部分项目进度,受到地方资金等因素影响。见正文。“十四五”中期评估后的应对举措有哪些?(一)主要目标指标:“努力完成”此次中期评估报告对4个滞后指标的要求是“尽最大努力推动完成规划目标”,未区分滞后指标的性质、分类要求,较此前中期评估的表述略有变化。“十三五”是分类要求,约束性指标“要千方百计确保完成”,预期性指标“要努力实现”。“十一五”是重点突出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各级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强化法律实施和监管,加强行政问责制”。报告在分析主要问题和挑战时,也强调了能耗等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煤炭在能源保供中还需发挥兜底作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任重道远”。同时,外部不确定因素加大,能源资源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二)重大战略任务:八项举措涉及扩内需、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新型工业化、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减污降碳等等,具体举措,见正文。(三)重大工程项目:倾斜支持引导财政和金融资金精准投向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在用地用海用能环评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后续关注:全国人大对中期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1月左右,全国人大或公开对“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历史经验来看,意见将对目标任务的完成要求、计划举措等做进一步要求。12月下半月,值得关注的政策:(一)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二)财政部、国资委召开年度会议。1)12月21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2)12月2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3)1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明确明年的目标管理是“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三)投资:1)12月29日,国常会核准广东太平岭、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2)13月30日,财政部公布第二批国债项目清单,年内已累计安排金额超8000亿元。(四)改革举措:涉及统一大市场建设、财税体制、户籍制度等。1)统一大市场:12月18日,国常会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先行先试探索力度,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12月26日,国务院政策吹风会,国家发改委将“研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顶层设计”、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尽快出台。2)财税:12月26日,国办《知识产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12月29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在健全地方税体系方面,要培育地方税源……着力推进消费税改革……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3)户籍制度:12月29日,国常会部署新型城镇化相关举措,提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投入”。(五)外资、民营经济: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着力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推动出台实施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六)产业发展:1)12月19日,中央农村会议,“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2)12月26日,工信部等印发《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3)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4)12月28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5)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七)监管政策:涉及金融、医疗、游戏、党建领域。1)12月17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公布。2)12月1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3)12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4)1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度)》。5)12月29日,中国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6)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公司法、刑法修正案(十二)等。风险提示:节能减排政策超预期;政策更新不及时。报告目录
在每个五年规划的中期阶段(第三年),政府将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最终形成中期评估报告,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中期评估报告的内容包括:实施两年多来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等进展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及进一步推动举措。其中主要目标指标又分为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
人大常委会将重点监督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的实施情况。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对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监督重点是……主要目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应当符合五年规划纲要进度安排”。(一)主要目标指标: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4项相对滞后
《纲要》中提出了20项主要指标,“总的看,这些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基本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4项相对滞后”。
1、16项指标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
4项指标提前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能源综合生产能力。
5项指标快于预期: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森林覆盖率。
7项指标基本符合预期:GDP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预期寿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4项滞后,其中3项为约束性指标
4项滞后指标中,有3项是资源环境类的约束性指标,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有1项是民生福祉类的预期性指标,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项滞后指标实施进度如下:
1)空气质量指标,或滞后于时序进度。
“十四五”规划纲要显示,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明显高于正常年份。
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2022年该比例为86.5%,超时序进度0.9个百分点(参考年份、计算口径等或有调整)。
今年上半年,该比例为81.4%,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意味着空气质量指标的进度,或不及时序进度。
2)规划期前两年,能耗等三项指标明显滞后于时序进度。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员肖宏伟文章《“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进展评估及展望》,2021-2022年,其余三项指标的进度分别为: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指标(25.9%)>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5.6%)>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2.2%),均低于时序进度40%。
报告在分析主要问题和挑战时,也强调了能耗等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明显快于‘十三五’时期。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实现根本改变还需要一个过程,能源消费总量仍将保持刚性增长,煤炭在能源保供中还需发挥兜底作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减排任重道远”。
此外,外部不确定因素加大,能源资源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粮食安全战略、能源资源安全战略、金融安全战略深入实施,但在外部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的形势下,这些重点领域的风险仍不容小觑”。
(二)重大战略任务:突出“卡脖子”、居民消费、重点领域改革
此次中期评估报告指出,后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6方面: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影响凸显、扩大居民消费长效机制不健全、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仍居高位、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资源部分错配并存、部分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对比“十一五”以来四个五年规划中期评估中,对问题和挑战的分析,有以下三点值得关注: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连续出现在近两次五年规划中期评估的首位。此次中期评估报告判断,“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未来一段时期,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重大突破,一些国家对我技术封锁局面难以改变,必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避免技术和产业被锁定在中低端”。
二是首次分析居民消费长效机制。此次中期评估报告首先作出两个判断,一是“总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特别是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偏低”;二是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居民收入水平”,因此“必须加快完善分配制度”。
三是继“十一五”后,再次强调重点领域改革,涉及国企、财税、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领域。国企改革方面,“国有经济布局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财税改革方面,“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行业壁垒、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低水平恶性竞争仍不同程度存在”。
(三)重大工程项目:部分项目进度,受到地方资金等因素影响
根据评估报告,“截至目前,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6项基本符合预期”,即94.1%的工程项目进展符合预期,略低于“十三五”规划同期98.2%的比例。
此外,“由于地方政府出资能力下降、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等,部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一)主要目标指标:“努力完成”
此次中期评估报告对4个滞后指标的要求是“尽最大努力推动完成规划目标”,并未区分滞后指标的性质、分类要求,较此前中期评估的表述略有变化。
对比“十三五”:“十三五”中期评估对滞后的约束性指标提出更高要求——“约束性指标要千方百计确保完成,预期性指标也要努力实现”。
对比“十一五”:“十一五”中期评估重点突出2个滞后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各级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强化法律实施和监管,加强行政问责制”。
(二)重大战略任务:八项举措
就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期评估报告提出八大方面举措,重点内容如下:
1)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确保经济加速恢复和保持稳定增长。消费方面,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投资方面,引导资源向重大项目工程倾斜。
2)着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政府方面,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支持力度;企业方面,出台实施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政策举措,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完善国有资金投入创新的考核机制。
3)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制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1+N”行动方案。
4)着力深化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改革方面,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以及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对外开放方面,制定出台全国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
5)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重大区域战略方面,持续推动标志性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推进长三角轨道互联互通和港口资源整合。城乡融合方面,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6)着力加强污染治理和碳排放管控。加强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7)进一步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就业方面,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扩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社保覆盖面。养老抚育方面,适时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8)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粮食安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新能源建设: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支撑性调节性电源和电力输送通道建设,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传统能源保供:超前谋划编制油气中长期增储上产行动计划,推进油气进口多元化,优化调整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规模。
金融风险: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地产风险: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
地方债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
(三)重大工程项目:倾斜支持
1)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引导财政和金融资金精准投向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在用地用海用能环评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2)投资方向:加大对未来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新型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领域投资支持力度。
3)民间投资:搭建全国统一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清理废止涉企不平等对待法律法规政策,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清理机制和融资支持政策。(一)各类会议
12月下半月(12月15日-12月31日)召开的各类会议参见如下表格。我们简要摘录相关内容如下:
1、12月18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常会 听取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的汇报
会议听取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的汇报,讨论通过《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煤矿安全生产条例(草案)》等法规。
会议指出,要加快完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和交易、数据信息、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先行先试探索力度,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要深入开展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把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
2、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总书记平指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
会议传达学习了总书记重要指示,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
会议强调,要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投资补助水平。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
3、12月27日至28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历史自信。
会议认为,展望未来,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征程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进入一个可以更有作为的新阶段……开辟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新境界,塑造我国和世界关系新格局,把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到新高度……
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外交守正创新是新征程上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自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强化党领导对外工作的体制机制。
4、12月2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常会 研究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关举措 决定核准广东太平岭、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等
研究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关举措,决定核准广东太平岭、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修正草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草案)》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修订草案)》。
会议指出,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投入,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等短板,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会议指出,核电安全极端重要,必须坚持安全第一……要进一步加大核电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力度,全面提升核电装备及相关产业竞争力。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深入细致谋划抓落实的具体工作方案,集中精力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确保明年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5、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京闭幕
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公司法、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刑法修正案(十二);决定任命董军为国防部部长,免去唐登杰的民政部部长职务、任命陆治原为民政部部长,免去胡和平的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职务、任命孙业礼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签署第15、16、17、18、19号主席令。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决定将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修订草案二审稿增加国务院“坚持依法行政”的内容,进一步突出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更好体现国务院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的定位。修订草案第十一条规定了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程序。修订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完善了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确定或者调整后的公布程序。增加规定:“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确定或者调整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
会议对公司法修订草案四审稿进行分组审议。草案四审稿进一步完善公司出资制度,强化股东出资责任,明确股份公司发起人应全额缴纳股款;进一步强化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在股东查阅权和股东代表诉讼方面将进一步修改完善等。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时普遍认为,修订草案四审稿已经比较成熟,建议尽快出台。与会人员建议将规范企业高管薪酬的内容纳入公司法修法中,以治理“高负债高分红”的现象。
会议对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三审稿进行了分组审议。与会人员普遍认为,草案三审稿制度机制更科学、各方责任更明确、监管措施更有力,已经比较成熟……
会议对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二审稿进行分组审议。草案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划定行贿罪从重处罚七类情形;更好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对国有企业等相关人员适用的非法经营同类营业、为亲友非法牟利、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企业资产犯罪扩大到民营企业,同时立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情况和特点作出规定。
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报告表明,《纲要》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纲要》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方面提出了20项主要指标。总的看,这些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基本达到预期进度要求,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
会议首次审议监督法修正草案。修正草案明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明确对政府债务情况的监督和对金融工作情况的监督,并增加规定,常委会应当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行全口径、全覆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国务院应当在每年十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上一年度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
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中有92%已完成整改……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共整改问题金额9570多亿元……对尚未完成整改等问题,报告显示,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已对后续整改工作作出安排。一是分类处理……二是加强追责问责。视情况将审计整改纳入领导干部政绩正负面清单,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依规依纪依法从严问责,确保整改“动真格”。三是强化源头治理……
(二)新闻发布会/公开演讲/重要文章
12月下半月(12月15日-12月31日)重要发布会及重要文章见如下表格。我们进一步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1、12月21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是支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继续用好增发国债资金……三是支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推动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资金需求,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四是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五是支持抓好“三农”工作。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六是支持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持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区域战略的财税政策。七是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八是支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完善,支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会议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要始终将基层“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要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要积极稳妥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2、1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一轮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
此次改革重点是什么?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现在则在原有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基础上,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保障性住房,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
保障对象包括哪些群体?重点针对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及城市引进人才,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以家庭为单位,保障对象只能购买一套保障性住房。那么,保障对象又包括哪些群体?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介绍,按照要求,各地当前重点要保障好两类群体,一类是住房困难未得到解决、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另一类是城市需要引进的科技人员、教师、医护人员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覆盖其他群体。
3、1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
会议强调,为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总体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具体要求是“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即中央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
要扎实做好2024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突出抓好“六个着力”。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深化改革……着力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有力防控重点领域风险……
4、12月26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情况
Q1:近期召开的国常会指出,要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请问这一改革将如何具体实施?
A: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在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研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顶层设计,推动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新体系。二是持续推进新业态新领域准入放宽。做好已出台的海南、深圳等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评估、推广工作。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浦东新区、广州南沙等地,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重点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准入环境持续优化。三是持续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通报……四是推动实现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全覆盖。全面实现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全国全覆盖,持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建设。
Q2:据了解,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草案,想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条例草案的有关情况和目前的工作进展。
A:市场监管总局在总结近年来审查实践和开展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草案,加强了制度的刚性约束,有效防止政策措施不当干预市场竞争。
在草案的起草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进一步压实政策制定机关的审查主体责任。将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全部纳入审查范围,确保应审尽审,强调未经公平竞争审查或者违反审查的程序、标准不得出台有关的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健全审查标准和审查程序。完善了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经营者成本、影响经营者行为四个方面的审查标准和例外规定的适用情形,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建立重大政策措施会同审查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和公开征求意见等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强化外部的监督约束。规定了举报处理、提醒敦促、抽查督查约谈等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已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草案)》报送司法部进行法制审查。下一步……将推动加快立法进程,争取让条例尽快出台。
Q3: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先行先试探索力度,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规则制度立起来。下一步重点从哪些方面发力推动工作取得突破?
A:一是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研究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加快推动《社会信用建设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强化政府制定标准管理,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
二是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助力扩大内需。推动构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格局;充分发挥全国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平台作用,促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盘活存量资源;加快多式联运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研究完善地方税税制,完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财税体制。研究修订关于统计单位划分、跨省分支机构视同法人单位统计审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则。
四是加大先行先试探索力度。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等率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在健全市场制度规则、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共享物流发展成果、强化跨区域市场监管协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争取在这些地方先行先试成功后在全国推广。
五是破除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组织各地抓好问题线索核查、政策措施清理等工作,深入开展重点领域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5、12月27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3年第四季度例会
参考点评《应对社会预期偏弱,要提振信心——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理解》。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出现高位回落趋势,发达国家利率保持高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挑战……更加注重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会议认为,要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
会议指出,实施好存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好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转型、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力度,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6、12月28日,国新办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今年4月,总书记到广东考察时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按照这个要求,今年11月份,总理主持召开了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审议通过了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文件,其中既包括重大合作平台的规划政策文件,也包括重点领域的指导性文件。在这里,我先简要介绍4个文件的情况。
一是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近期出台的《横琴规划》是贯彻落实《横琴方案》的一个综合性规划。总书记强调,建设横琴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文件紧扣这个初心使命,明确了几个目标,包括在横琴就业的澳门居民数、在横琴居住的澳门居民数、在横琴生产经营的澳资企业数,以及在横琴的澳资产业增加值等。
二是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规划》是落实《前海方案》的系统全面安排。《前海规划》有两个特点:一是始终突出深港合作、服务香港,紧紧围绕服务香港来制定政策、谋划改革、布局项目,全力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二是坚持聚焦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是关于《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从“特别”二字,大家可以感受到这个文件含金量很大,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构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市场准入体系和市场环境。《横琴特别措施》聚焦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医药健康、专业服务和其他领域等6大领域,这都是澳门未来要发展的重点产业,由此部署实施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
四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Q1:《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在推动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环境方面有哪些考虑?聚焦企业关切作了哪些部署?
A:一是市场环境方面,优化市场准入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比如,研究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准入限制,推动横琴、南沙、深圳等地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落地实施,清理取消港澳企业面临的差别化待遇。
二是政务环境方面,规范行政许可运行,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涉企服务,推进政务数据共享……
三是法治环境方面,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比如……探索允许港资、澳资企业选择港澳作为仲裁地。
四是开放环境方面,提升“引进来”吸引力,增强“走出去”竞争力。比如,推动大湾区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持政策。
同时,《行动计划》还聚焦加快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在提升跨境通关便利度、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动跨境便利执业与行业标准共通、便利港澳居民来粤发展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7、12月28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情况
Q1:《条例》将如何引导支付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A:一是强调支付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定位。明确支付机构开展业务,应当以提供小额、便民支付服务为宗旨;对其监督管理,应当围绕是否实现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目标来进行。二是要求支付机构“打铁还需自身硬”。适当提高支付机构注册资本要求,要求其具有符合规定的业务系统、设施和技术,以及治理结构、内控和风险管理能力制度等。三是坚持“回归支付业务本源”。引导支付机构专注、提升服务水平,按照批准的业务类型和地域范围展业,未经批准不得从事依法需批准的其他业务。四是鼓励支付机构与银行合作……五是致力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强调支付机构不得实施垄断或者不正当竞争行为,妨害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有利于依法保护支付用户合法权益。六是明确了若干监管红线。引导支付机构树牢“合规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的经营理念,防止违规经营。
Q2:现在的《条例》与之前的“2号令”(2010年6月份人民银行制定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管理办法》)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这些变化的背景和考虑?
A:与2号令相比,《条例》:一是将部门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夯实支付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法治基础。《条例》以国家立法形式,明确了支付机构准入、变更、退出条件和法律责任,规定了支付业务规则和监督管理要求,严把支付机构准入关,防范业务违规风险,严防利用支付平台从事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监管规范更加权威和透明。二是注重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条例》明确对支付机构实施“先证后照”管理,规定支付机构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遵守股权管理规定,对公司治理、系统重要性机构管理等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构建了“机构监管”的框架。此外,从资金和信息维度重新划分支付业务。在新的分类方式下,不受新型支付渠道、支付方式等影响,无论支付业务外在表现形式如何,均可按照业务实质进行归类和管理,更好适应支付业务发展需要,落实“功能监管”。三是进一步强调保护用户合法权益。针对近年来个别支付机构泄露用户信息、挪用用户资金等行为,《条例》明确支付服务协议公平原则,防止“霸王条款”;加强备付金管理,保护用户资金财产安全;明确用户信息处理原则,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
8、12月29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接受新华社采访
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强化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一是保持必要支出强度。用好增发国债、地方政府一般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工具,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适度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二是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下真功,用好增量、优化存量,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动摇,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三是提升财政管理质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四是严格执行财经纪……五是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效应对风险隐患。
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在健全地方税体系方面,要培育地方税源,扩大地方财力,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逐步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着力推进消费税改革,稳步推进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在健全直接税体系方面,要着力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研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重点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保持投入、完善政策,支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24年,我们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好包括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及“三北”工程攻坚战在内的几个重大标志性战役,实施一批系统性工程,推进一系列绿色民生项目。二是强化政策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三是深挖财税政策潜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双向发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四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切实提高财政支出精准性有效性。
9、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就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接受新华社采访
确保投资形成高质量供给。一是围绕强基础、增动能、惠民生、促消费,加快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节能降碳等技术改造。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加快推进房地产“三大工程”建设。增加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领域优质供给。二是用好增发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推动增发国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优化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合理发挥撬动作用。三是聚焦强化服务保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建设运营……
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抓落实,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着力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
开展更大力度吸引外资行动。一是扎实推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二是提升外资质量,稳住外资基本盘。推动出台实施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落实外资企业在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等方面平等待遇。同时,完善企业中长期外债分类管理,引导各类外债资金着力支持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三是推进高水平“走出去”,提升参与国际循环的能力。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
(三)法律法规及各类规范性文件
12月下半月(12月15日-12月31日)主要的法律法规相关文件见如下表格。我们进一步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1、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答记者问。
Q1:请介绍一下《目录(2024年本)》的修订导向
A:一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二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先进产能比例,有效扩大优质供给。依法依规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四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服务业……
Q2:请介绍一下《目录(2024年本)》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A:《目录(2024年本)》共有条目1005条,其中鼓励类352条、限制类231条、淘汰类422条……与上一版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框架结构上,在篇首和章首增加了政策导向说明,介绍《目录》的基本情况、修订导向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增强指导功能……
行业设置上,鼓励类新增了“智能制造”“农业机械装备”“数控机床”“网络安全”等行业大类及相关领域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的条目,限制类、淘汰类中新增了“消防”“建筑”行业大类及相关领域不符合绿色发展和安全生产要求的条目。
条目设置上……落实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等要求,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避免简单以生产能力、装置规模等作为新增限制、淘汰依据。
表述规范上,鼓励类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对发展方向比较明确的领域,尽可能明确指标参数;对发展方向不明确的新产业新业态,则宜粗不宜细,仅作方向性描述。限制类、淘汰类目录涉及禁止新增、淘汰产能,为突出可操作性,避免因内涵不清出现的“一刀切”,条目表述要求能细则细,尽可能聚焦重点品种,明确指标和参数。
条目数量上,总条目减少473条,其中鼓励类减少469条、限制类增加16条、淘汰类减少20条。鼓励类条目数量减少,主要是对同一类型的条目进行了归类整合,以更好突出《目录》体系化特点和实用性,合并后的《目录》鼓励类条目数量虽然减少,但鼓励方向更加聚焦、鼓励事项总体保持稳定。
2、12月28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0%,工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13%左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57%。
加大财税支持。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力度,以传统制造业为重点支持加快智改数转网联,统筹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强化金融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相关再贷款,为符合条件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资金支持。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等政策作用,引导银行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优化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加大传统制造业股权投资支持力度。
3、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
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综合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东西部算力协同调度机制逐步完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等多元算力加速集聚,国家枢纽节点地区各类新增算力占全国新增算力的60%以上,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资源使用率显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ms时延城市算力网、5ms时延区域算力网、20ms时延跨国家枢纽节点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用户使用各类算力的易用性明显提高、成本明显降低,国家枢纽节点间网络传输费用大幅降低。算力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以网络化、普惠化、绿色化为特征的算力网高质量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4、12月30日,财政部官网文章《财政部下达增发2023年国债第二批项目预算5646亿元》
近日,根据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确定的第二批项目清单,财政部下达第二批国债资金预算5646亿元。
一是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的骨干防洪治理工程补助资金983亿元,支持183个项目,实施内容包括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防洪治理,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大中型水库建设,蓄滞洪区围堤建设。
二是其他重点防洪工程补助资金1748亿元,支持5311个项目,实施内容包括主要支流、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和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水文基础设施,小型水库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及安全监测工程,海堤治理。
三是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补助资金1115亿元,支持1511个项目,实施内容包括灌区建设改造,侵蚀沟治理,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治理。
四是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补助资金1400亿元,支持2372个项目,聚焦易发生内涝灾害、排水防涝基础设施薄弱的重点城市,兼顾部分重点县城,支持排水管道、排涝泵站、调蓄设施、排涝通道建设、重要点位防护设施以及移动排涝装备购置等内容。
五是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补助资金400亿元,支持280个项目,专项用于防火道路和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
[1]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0/09/20/011157248.shtml?wscckey=87f18c25200d60fe_1481278617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1月4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观】“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更关注哪些困难和挑战?——政策观察双周报第73期》。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